《食神》观后
豆瓣上换了一个海报哦,很早以前就看到,但一直没去看。
集大成之作,在周星驰的作品里,一个半小时,但是看得非常专注。通常这种电影我都会写观后,但这里碍于时间只提一下。
电影里多处有哲学意味但导演都没有深入探讨,点到即止,这里我提出两个,都是周转变的地方。
一碗饭见证的改变
第一个是从周对八三年八二年红酒计较很多,拿错后拿人发泄情绪。

Snipaste_2024-08-13_22-56-10

Snipaste_2024-08-13_22-56-47
后在庙街里,吃莫的一碗叉烧饭,说,这碗饭,好好吃(houhousi,粤语更带点情感啊)。
非常难过的人可能不会哭,但会因为被人安慰到痛处而不停掉眼泪。

Snipaste_2024-08-13_22-53-56
回去截图,发现流了一滴泪,只有一滴。细节。
都说哭戏难演,实则是难过难演。

Snipaste_2024-08-13_22-54-26
再认识一个人是从打破外表印象开始的。
第二个是颜控的问题,周最初被莫亲了一下,是对着镜子拼命擦的。即使在街上其他人口中得知她从很早以前就喜欢自己,周还是难以接受。实际上,我的心理最初也是跟着他走的,尽管有点动摇,但是没动摇到颜控的根本。
直到把事物本身撕碎给人看,才终于一瞬间让我跳出了外表这个坑。那一瞬间涌上来的悔意,和想起来她先前的一碗饭,一次用手挡刀。我才真正认识到内心所想。颜控是病,生来偏爱可爱的东西,这没错,可爱的事物给人亲近感和好感。但是如果只停留在第一印象,那么,可能永远,也不能算更进一步地认识一个人。导演用莫的“死”把这个理撕出来给人看。很高超,没有任何多余赘述,一张纸片,一首歌,最后的一碗饭。没有一次给出,而是层层推进。
我可以接受平庸,可以接受缺陷,但是我依然有我的底线,比如这个,我就顶不住。

Snipaste_2024-08-13_22-59-46
道理都是些老道理,但是很难意识到,或者常常忘掉。
感谢这部电影,感谢导演。
我喜欢这种无厘头,浮夸,但是现实,喜剧,但是悲剧,但又是喜剧。
一张纸片:

Snipaste_2024-08-13_22-57-58

Snipaste_2024-08-13_22-57-26
一碗叉烧:

Snipaste_2024-08-13_23-09-17
又熬夜了。
23点11分,如果到五点半,只剩下六个小时,只能走跑结合了。